1、第一天的工作結束,第二天重新開始工作時,如果使用前一天點校正的一套轉換參數(四參數),即不想進行控制點聯測,是不是一定要把基準點放在前天放置的那個點上?
假設選擇BJ54橢球,基準站在未知點A架站(在A點做標記),然后做四個點的校正,求出轉換參數,第二天再在A點架站,用一鍵設置基準站,可否在流動站輸入這些轉換參數進行測量?不一定。將基準站架設在之前放置的點,或將基準站架設在參與校正過的點,甚至是之前測過的碎部點、轉點均可,只是前者沒有累計誤差。
2、假設選擇BJ54橢球,基準站在未知點A架站(在A點做標記),然后做四個點的校正,求出轉換參數,第二天再在A點架站,用一鍵設置基準站,可否在流動站輸入這些轉換參數進行測量?
一鍵設置基準站仍然用的是前一天的坐標,求出的轉換參數是與這個點有關的,這個點的誤差并沒有改變,所以是可以的。
3、為什么同一組公共點,使用布爾莎公式、莫洛登斯基公式和范氏公式計算出來的七參數相差很大?
雖然它們之間的七個參數相差很大,但各自構成完整的數學模型,參數間存在著明確的解析關系,可以相互間轉換。分別用它們來換算點的坐標時,雖然表現形式差別很大,但其結果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這三個公式是等價的。通常的手簿軟件在計算七參數時只有一種模型,建議用手簿軟件來進行七參數的計算以保證測量的準確性。
4、為什么在兩天測量時用同樣的點做校正算出來的四參數會差別很大?在同一項目下用不同的點做校正參數也不一樣?
因為點校正求出的四參數是對基準站單點定位結果進行的校正,是與基準站有關的。雖然兩天測量時用的是同樣的點校正,但兩天都是在未知點架站,兩次單點定位的誤差不一致,即使都在同一個點架的站,但兩次單點定位的結果也會不一樣,因此求得的四參數肯定是不一樣的。 在1+2模式下,兩個流動站用同樣的點做校正的結果也會不一樣,但理論上差別應不會很大。在同一項目下,用不同的點校正,由于測量會受環境的影響,而且單點校正、兩點校正和多點校正的模型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 四參數是與基準站位置有關,且只用平面坐標,至于高程一般用高程擬合來做。 可以用軟件算出七參數,如果用地方獨立坐標系,還要算出四參數,同時輸入軟件,才能在已知點架站。
5、如何處理獨立坐標系的四參數與七參數相關問題?
在城市或工程建設地區(如礦山、水庫)布設測量控制網時,其成果不僅要滿足1:500比列尺測圖需要,而且還應該滿足一般工程放樣的需要。 施工放樣時要求控制網由坐標反算的長度與實測的長度盡可能相符,而國家坐標系每個投影帶都是按一定的間隔劃分,由西向東有規律地分布,其中央子午線不可能剛好落在每個城市和工程建設地區的中央,各地區的地面位置與參考橢球面都有一定的距離,這兩項將產生高斯投影變形改正和高程規劃改正,經過這兩項改正后的長度不可能與實測的長度相符。 建立獨立坐標系的主要目的就是減小高程規劃與投影變形產生的影響,將它們控制在一個微小的范圍,這樣計算出來的長度在實際利用時(如工程放樣)不需要作任何改算。 1)把中央子午線移到城市或工程建設地區中央,規劃高程面提高到該地區的平均高程面(嚴格的講,要提到到那個地區的大地高平均面)。這樣既可使該測區的高程規劃改正和中央地區的投影變形幾乎為零,又可保證在離中央子午線45km以內的地區其投影變形的相對誤差小于1/40000,這種獨立坐標系最適合工程建設區的需要,因為工程建設的所轄面積不會太大,東西跨度90km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2)在建立城市獨立坐標系時,上面第一種方法對某些城市不太適合,因為城市獨立坐標系不但要滿足市區的測圖,而且還要滿足它所管轄的郊縣地區的測圖精度,跨度90km可能對某些城市來說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利用高程規劃改正和投影變形可以相互抵消的特點,把它們結合起來進行設計。如果把中央子午線設計在城市中央,而把高程規劃面設在城市地區平均高程面以下100左右的地方,可以算出城市中央地區的長度變形小于1/64000,而離開中央子午線各55km左右的距離亦可保證長度變形小于1/40000,東西110km的跨度一般可以滿足城市及郊縣的側圖精度需要。 地方獨立坐標系的建立分測區海拔高和低兩種情況: 1)通常測區平均高程較大時,地方獨立坐標系應取平均高程面作為投影面,橢球選用地方參考橢球。 2)測區的平均高程較小時,地方獨立坐標系仍可取參考橢球面為投影面,橢球選用國家參考橢球。
6、三參數、四參數、七參數的功能有何區別?怎么用?
兩個橢球間的坐標轉換嚴格來說要用七參數,如WGS84與BJ54、WGS84與XIAN80,它們之間的轉換不存在一套全國統一的參數,因此要根據區域的一些公共點來求。 三參數是七參數的特例,只考慮到兩個橢球間三個方向的平移。在同一個橢球的不同平面坐標系中轉換要用四參數,如BJ54和BJ63坐標系,北京54和深圳坐標系等。當然,不同橢球投影后的兩個平面坐標間應用四參數進行轉換,也是可行的。計算三參數至少用一個點,四參數用兩個點,七參數用三個點。
7、外掛電臺連接知識點
1、外掛電臺串口波特率:外掛電臺串口波特率是電臺和基站主機端通過電臺數據線傳輸時的接收速率,這個參數要和基站端口波特率保持一致,否則步調不一致,移動站不會解算。 2、空中波特率:空中波特率是電臺信號在空中傳輸時的速率,這個對應的是外掛電臺的空中信號傳輸速率,那移動站端的空中波特率也要和外掛電臺一致,在一般的連接中反映的就是外掛電臺的傳輸協議要和移動站的接收協議一致。 3、通道頻率:無線電傳輸講究的是不同的通道,就像挖隧道,兩端一致才能貫通傳輸,所以外掛電臺和移動站頻率要一致,頻率和通道代號沒有必然聯系,使用時核對頻率。
8、網絡連接出現異常知識點
網絡連接出現異常時,需查看數據鏈狀態、信號強度、各種狀態信息。 一般會提示如下信息: 模塊正在初始化——正在搜尋網絡,正在進行網絡注冊。 模塊初始化失敗——搜索運營商注冊網絡超時失敗。 登錄服務器超時——已經注冊上網絡,并建立的網絡連接,但是不能成功登錄服務器,原因可能是欠費、服務器參數不正確、服務器異常,接入點不存在等。 接入點錯誤——設置的接入點在服務器上不存在。 用戶名、密碼錯誤—— 設置的用戶名和密碼不能通過服務器的驗證。 設置Ntrip協議錯誤——可能是接入點錯誤、或者用戶名密碼錯誤,也有可能服務器不支持Ntrip協議。 網絡已斷開——手動斷開網絡時,會出現此提示。 網絡已準備好——已建立網絡連接,等待連接的指令。 正在連接——正在連接服務器。 正在傳輸數據——已經成功連接,開始傳輸差分數據。
9、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單點校正?
1、在已經有轉換參數的情況下,后續作業時,基站坐標或基站架設位置、高度發生變化。 2、在沒有轉換參數的情況下,如果目標坐標是國家2000、西安80、北京54等坐標系統,可以使用單點求解轉換參數(在小范圍內使用)。
10、如果沒有已知點,但是用戶又想檢測RTK的精度,該怎么辦?
在有固定解的情況下: 1、重復測量同一個點,統計坐標的內符合精度。 2、用全站儀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再用RTK測量并計算距離,并進行對比。
11、怎樣求取“區域性”坐標轉換參數?
對于線路工程,求取“區域性”坐標轉換參數,需要收集控制線路的足夠控制點的大地坐標和地方坐標,只要有了足夠多點的大地坐標和地方坐標,利用相關軟件,如易測SurPad軟件的點校正功能,就可以輕松的求取坐標轉換參數。 對于參與求參的控制點,應該滿足以下條件: 1)控制點的數量應足夠。一般來講,平面控制應至少三個,高程控制應根據地形地貌條件,數量要求會更多(比如4個或以上)以確保擬合精度要求。 2)控制點的控制范圍和分布的合理性??刂品秶鷳阅軌蚋采w整個工作區為原則,一般情況下,相鄰控制點之間的距離在3km-5km,所謂分布的合理性主要是指控制點分布的均勻性,當然控制點是越多越好。 3)控制點之間應具備相互位置關系精確的WGS84大地坐標BLH和地方坐標xyh,以確保轉換關系的正確性。
12、為什么需要求取“區域性”地方參數?
我們知道,GPS定位提供的WGS84大地坐標在大多數工程應用中沒有太大意義。實際中需要將GPS觀測的84坐標轉換為國家平面坐標(如BJ54)或者工程施工坐標。 對于WGS84到BJ54的轉換,我們可以采用高斯投影的方法,這時需要確定WGS84與BJ54兩個大地測量基準之間的轉換參數(三參數或七參數),需要定義三維空間直角坐標軸的偏移量、旋轉角度和尺度差。 只有有了測區的“區域性”坐標轉換參數,我們利用RTK測量才可能實時的獲得我們需要的網格坐標。因為有了轉換參數,GPS觀測的大地坐標就可以轉換成地方坐標了。 當進行兩種不同空間直角坐標系變換時,坐標變換的精度除取決于坐標變換的數學模型和求解變換參數的公共點坐標精度外,還和公共點的多少、幾何形狀結構有關。鑒于地面網可能存在一定的系統誤差,且在不同區域并非完全一樣,所以采用分區變換參數,分區進行坐標轉換,可以提高坐標變換精度。
13、連接藍牙時,發現可分配的端口變少或者都不能分配,這是怎么回事?
一般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藍牙端口被占用。 若要刪除手簿中已經分配了的端口,應首先刪除端口信息,再刪除設備選項中的已斷開連接的設備信息。如果直接刪除了“已斷開連接”的設備選項并且這個設置已經分配過端口,這個端口就不可再被其他儀器選用。 解決方法:可以使用“清除藍牙串口” 工具來解決此問題。